
公元249年,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正规配资公司官网,自此曹魏朝政落入司马氏手中;254年司马师废曹芳,立高贵乡公曹髦;260年司马昭弑杀曹髦,立曹奂;265年司马炎通过禅让建立西晋,这就是司马篡魏的过程。

司马氏经过三代人的努力,撬了曹魏的墙角,这中间并非没有阻力。比如著名的淮南三叛,王凌、毌丘俭、诸葛诞先后在淮南起兵,但全部被镇压。今天咱们聊聊范粲,他用另一种方式反抗司马家,以此来表达他对曹魏的忠心。
名门出身,高风亮节
范粲,字承明,陈留外黄(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)人。其祖父是东汉名士、名臣范丹,范丹是中国古代廉吏典范,死后大名士蔡邕亲自为其撰写《范丹碑》,因其名望很高,送葬的达两千多人,汉灵帝诏谥“贞节先生”。
出身名门,范粲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。因其学识,有许多人无论远近都会前来请教。三国曹魏时不论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打算聘用范粲,初时范粲都不为所动,但最后接任为治中,之后转为别驾、太尉掾、尚书郎,各职位都称职。

239年魏明帝曹叡驾崩,曹芳继位,范粲被任命为武威任太守。范粲刚一到任,便聘用良才、建设学校、鼓励农耕,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和教育事业,使得先前残破不堪的武威面貌一新。与此同时,范粲还添设坞堡、修缮城墙,加紧训练士卒,并在戎夷当中实施“分而治之”的策略,由此使得戎夷之间互相猜忌,再不敢轻易进犯武威。

因为母亲年老多病、没有可靠的人照顾,因此心中很是不踏实,在武威太守任上做了两三年时间便挂冠而去,回家去侍奉老母。然而,由于朝廷找不到合适的继任者,因此范粲很快又被派往武威任职,但很快他就又辞职而去,继续奉养老母。如此反复几次后,朝廷把范粲贬官为乐涫县令。
不久转为太宰从事中郎,但其母恰巧身故而辞官。到服丧期满,复官为太宰中郎。本来按照这个节奏,范粲也会和祖父一样,成为一代名臣,既有名声,又有政绩,可以留名青史,但天不遂人愿。
尽忠曹魏,36年不发一言齐王芳被废,迁于金墉城,粲素服拜送,哀恸左右。粲又称疾,阖门不出。于是特诏为侍中,持节使于雍州。粲因阳狂不言,寝所乘车,足不履地。以太康六年卒,时年八十四,不言三十六载,终于所寝之车。——《晋书·隐逸列传》
嘉平六年(254年),魏帝曹芳被大将军司马师废去帝号,贬为齐王,被迁到金墉城,另立曹髦为帝。曹芳出城之时,范粲以当时居丧或遭到其他凶事时所穿的白色衣服送别曹芳,以表其对魏之忠心,其行为感动了很多人。

之后司马师辅政每次召开会议,范粲例不出席,但朝廷因为范粲的名望都容忍他。又因为范粲声称自己患疾而足不出户,于是特别改范粲为侍中。为表其对魏之忠心,除以白色衣服送别曹芳之外,范粲还至死一直不说话,住在车上,脚不落地。
其子孙经常侍候其左右,每当有大事需要范粲给意见,其妻子及儿子均以范粲之后的行动作为其赞成或反对之表态,如果问范粲意见之后范粲不动,代表其赞成,反之如果范粲睡卧不宁,代表其反对。

太康六年(285年),范粲去世,享年八十四岁,死在平时寝住的车上。自254年曹芳被废,至285年去世,范粲居然在自己的车上住了三十多年,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。有些人,坚守的一些东西,真是让人由衷敬佩……
PS:史书说范粲“不言三十六载”,但从254年曹芳被废,到285年范粲去世,只有31年的时间,这不够36年,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。突然灵光一现,如果从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,那时候范粲就装作发狂生病的话,时间正好是36年,但只是个人推测。
参考资料: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、卢弼《三国志集解》
英赫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